沈帥青:馬拉松要環保 垃圾處理需更完善

City

發布時間: 2018/01/23 00:3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前日剛舉辦的渣打馬拉松,網上连日流傳著場地垃圾的照片,引起網民熱議。馬拉松出名製造大量垃圾,但並非全無對策,外國措施甚堪本地借鑒。

西環飛躍動力召集人葉錦龍於渣馬翌日上傳照片,顯示香蕉皮堆滿於維園垃圾回收箱外。有跑手表示,大部分參加者其實頗有公德,盡量將蕉皮放入垃圾桶,但主辦單位或因未能及時清理,致使滿溢。

馬拉松活動向來屢屢被指破壞環境,全因製造大量垃圾。紐約衛生部估計,若有45,000人出席紐約馬拉松,可制造114.29噸垃圾;每場馬拉松平均使用逾23萬個膠樽, 230萬個紙杯,再加上膠袋等其他垃圾,可填滿7個奧運標準泳池。據統計,今年渣馬共62,284人出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更非同小可。

國外亦常見馬拉松舉辦團體為香蕉皮一事頭痛,若隨地拋棄於跑道可打擊其他跑手安全,堆積於垃圾桶外更影響賽事形象。時下一些賽事主辦地區如英國威爾士在馬拉松賽後將蕉皮回收用以發電,環保組織Recycle for Wales表示只需7塊蕉皮便可發動一枚LED電燈足足1小時。

據渣馬官網,舉辦單位其實有意打造綠色馬拉松,例如使用可分解材料做成選手包、杯子使用可回收材料制造,以及鼓勵選手自己帶水樽。但就廢物處理而言,本港目前尚未有如威爾士慣用垃圾發電,舉辦單位或缺乏誘因主動清理,保持馬拉松舉辦場地清潔仍需靠參與者自律。

從立法層面而言,外國如新西蘭及澳洲則有法律要求大型活動舉辦前需事先提交計劃,以便協助安排清理等事項。美國塔科馬市(Tacoma)政府更規定大型活動需符合「綠色活動」( Green Practices)標準,例如使用30%至100%的再造紙製作宣傳單張。

而英國政府亦有稱為「零堆填」(Zero-to-landfill)的機制,與業界合作冀減廢。2014年倫敦馬拉松與廢物處理公司McGrath Group合作,賽事後廢物回收率高至95%,沒有任何垃圾送至堆填區,剩下5%用以發電。

若提供經濟誘因,或更為有效。美國非政府機構Council for Responsible Sport(CRS)早於2007年起專門監管馬拉松及大型運動環保程度,舉辦單位提前60天申請便可獲評分,項目包括如何安排參加者使用公共交通、如何達到碳中立(carbon neutral)、以及籌得款項是否有公益效果。得分90%或以上者,會得到CRS認證,有望增加活動認受程度及廣告費等收益。夏威夷政府更主動提供官方清單,將符合環保要求的活動認證為綠色活動。

美國《瓊斯夫人》(Mother Jones)雜誌表示,跑步應為最綠色的運動,連鞋子都可以不用,但馬拉松活動製造大量垃圾,顯非大眾所樂見。外地成功減廢的例子,本港宜多參考,莫為個人強身健體令地球病入膏肓。

防活動製造垃圾招數

  • 美國:2007年推出法案《RCW 70.93.093》,要求所有舉辦盛事的團體注重環境生和廢物分類回收,更鼓勵使用透明回收垃圾桶或袋,指更有效預防人們投入正常垃圾
  • 新西蘭:奧克蘭市政府規定,若活動參加者有100人或以上,團體必須申請許可;若預期將會製造大量垃圾,則需事先向政府提交垃圾處理方案及鼓勵乘坐公共交通的計劃
  • 澳洲:推出Waste Wise計劃及標籤,要求活動舉辦單位提前遞交垃圾處理方案,以及指定一名或更多單位成員負責管理方案

撰文 : 沈帥青